2025/10/07

正向心理學(0/5):探索人類潛能與幸福的科學

這一篇算是自己一個小型桌面研究的前言(desktop research, or secondary research)。日前花了點時間,初步的研究了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)這個主題,會分成五個段落陸續貼出來。

我自己看著副標題的這個「探索人類潛能與幸福的科學」(AI 下的),心裡就有點「宗教斂財」跟「心靈課程」的感覺,而這種錯覺也恰恰說明了這是個我以前讀書的時候還沒成形的領域,需要重新做點功課。

以前讀心理系的時候,大部分的臨床研究關注的是「心理疾病」的治療,像是憂鬱症depression)或焦慮症anxiety),目標是將人們從「負分」狀態拉回「零分」(正常狀態),要「修復傷害」。而正向心理學則是專注於如何從「零分」邁向「正分」,例如探索如何幫助人們發掘自身潛力、培養優勢、感受幸福,並最終實現豐盛的人生Flourishing)。

正向心理學這個詞彙在心理學領域的正式登場,當屬1998年,心理學家馬丁·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)在他擔任美國心理學會(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, APA)主席的就職演說。他在演說中指出,過去心理學過度聚焦於修復損傷和治療疾病,卻忽略了人類的優點和長處。他呼籲學界投入更多資源,用嚴謹的科學方法研究如何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、更有意義。

Martin Seligman 提出了 PERMA 模型,認為正向情緒 (Positive Emotions),全心投入 (Engagement),正向關係 (Relationships),生命意義 (Meaning),和成就感 (Accomplishment),是幸福的五大基石,它們不僅是幸福的指標,更是我們可以主動培養和追求的目標。


之所以會研究這個題目,除了個人興趣,以及之前參與過華人幸福觀的研究之外,主要也是在思考「AI 在心理健康上的應用」,除了「治病」之外,其實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:治病有法規跟道德的問題,但提昇正常人的幸福感其實風險相對小很多。

前言大概就寫到這裡,後續的內容慢慢消化整理再陸續貼上來。

沒有留言: